健康主題專欄
健康樂活廣場
營養保健盒
健康一點靈
健康Q&A
體檢實例分享
醫學常識測驗


  健康主題專欄
7-視力保健 2008/7/22
視力保健
文 / 日健  劉佳宗整理
眼睛的結構
眼鏡是一個結構複雜的器官,它將光線轉化為影像,通過視覺神經傳送至大腦,使我們能夠看見四周的景物。 眼睛的周圍是脂肪,並有骨骼保護,眼球的堅硬外層部分叫鞏膜(及眼白)。 眼睛最前方是角膜,成透明狀、輕微外突,貼在角膜之後充滿液體的空間叫前房,前房後面有顏色的部分是虹膜,虹膜中央的孔洞是瞳孔,緊貼其後是水晶體,視網膜則位於眼睛的最後方。
眼睛的機能
光線透過角膜進行聚焦。 環境昏暗時,瞳孔便會擴大讓更多光線進入;環境光亮時,瞳孔便會縮小,減少光線進入。  經體能調校焦距。 影像抵達視網膜這個複雜的神經細胞系統後,光線會被轉化為脈衝,透過視覺神經傳送至大腦,大腦分析脈衝後,將神經信息重新組織,轉化為有色影像。
常見的眼疾
每人一生中都有可能患上眼疾的機會,儘管大部分眼疾並不嚴重,但都應予正視,迅速治理。大部分眼疾即使可以受到控制或治療,但對眼睛可能造成永久的傷害。
結膜炎(俗稱紅眼症)
及覆蓋眼睛及眼皮內側的結膜發炎,引起紅筋、痕癢、分泌物、流眼水、眼皮腫脹及感覺有異物入眼。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結膜炎可經接觸傳染他人, 引此不要使用別人的眼部化妝品、毛巾及其他觸及眼睛的物品。此外,結膜炎也可由敏感、對化學物品或隱形眼鏡過敏造成。一旦患上結膜炎,須盡速治理,否則可能對 眼睛造成損傷。
瞼腺炎
又稱麥粒腫(如稱眼挑針),及睫毛囊或皮脂腺受到感染。癥狀包括睫毛附近的眼皮出現紅腫和疼痛。瞼腺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致,可使用抗生素治理。 如受感染應立即延醫診治。
角膜磨損
成因是角膜遭過份摩擦,以致角膜下層的神經組織外露,產生痛楚,並感覺有異物入眼,且出現紅筋、流眼水、視力模糊、怕光或對光線敏感等症狀。角膜是眼睛的重要部份,一旦眼睛受損,或出現以上症狀,應即時延醫診治。
乾眼綜合症
起因是眼皮內的淚腺沒有製造足夠的淚水潤滑及保護眼睛。症狀包括感到眼睛灼熱、乾涸、感覺異物入眼。乾眼綜合症的嚴重性往往被忽略和低估,患者應小心治理,可使用眼藥水滋潤和保護角膜,保持視力清晰,如情況持續則須延醫診治。
眼睛受損和急救方法
眼睛因灰塵、微粒及睫毛入眼而感到不適是很普通的事,並不需要擔心,因為眼水通常可將污物沖走。如眼水未能令污物自然排出,可輕輕拈著上眼睫毛把上眼瞼向外及向下拉動以弄出污物,也可以用手指或濕毛巾角將污物清除,但先要洗手,並確保毛巾清潔,以免眼睛再次沾上污物或受到感染。這些小問題是在所難免,但一些較嚴重或有潛在危險的損傷,卻可透過正確的護理方式來預防。
如何保護眼睛
當進行任何對眼睛可能構成傷害的活動時,應佩戴保護眼睛的護目鏡。這些活動包括:
.劇烈運動
.使用電動工具
.使用具危險性的化學物品或家居清潔劑
使用化學物品或粉末時,必須佩戴廣角護目鏡,以防有害物質賤進眼內。
當操作燒焊機時,須配帶面罩保護眼睛,避免強光刺激雙眼,如沒有戴上特製的面罩,絕不可直接望向燒焊機。
 
嚴重的眼疾
       多種嚴重眼疾會損害眼睛及視力,甚至導致失明。若能及早診斷及治療,病情通常可受到控制。大部分眼疾即使可以治療,很多情況下可造成完全無法復原的視力損害(白內障除外)。
    
白內障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混濁,導致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,通常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,其中又以後天性的老年性白內障最為常見。
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的現象,隨著年齡的增加,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,混濁的情形,據統計資料顯示,國內白內障罹患率,五十歲以上有60﹪,六十歲以上有80﹪,七十歲以上則高達90﹪以上,所有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很普遍的疾病。先天性白內障係由於遺傳性、染色體變異、胎內感染等所引起的白內障,其症狀為嬰兒出生後不久,父母發現其瞳孔內有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,有時眼球會伴隨震顫,視力發展比正常嬰兒差。手術為白內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糖尿病視網膜病變
糖尿病患由於長期血糖控制不良,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,導致眼球內出血、結疤,即所謂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」。
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,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,視力突變壞幾近失明等。
一般而言,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,沒有特殊的症狀,須經醫師檢查後才能及早發現。若未早期發現和治療,則造成黃斑部水腫,使感光的機能相對地降低;以及眼球內出血(玻璃體出血),光線通過瞳孔後受阻於混濁的玻璃球體,視力必然變壞。眼球內反覆出血會導致結疤(纖維化),使網膜變形,甚至將視網膜扯離眼球璧,造成網膜剝離症。其預防方式:
1.嚴格控制血糖:遵照醫師指示嚴格控制血糖,是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最基本的方法。
2.定期做眼底檢查:糖尿病患每半年應做一次眼底檢查,以防止視網膜病變發生。若檢查發現有視網膜病變者,於採取必要的治療後,在依醫師之指示定期回診。
視網膜剝離
視網膜是附於眼球內璧的一層感光薄膜,其功能與照相機內的底片類似。視網膜感光細胞由眼球璧內的血管供給所需要營養,兩者關係密切。當視網膜脫離眼球璧時,其脫離部份因喪失營養來源,無法維持正常功能,即發生所謂的視網膜剝離症。
視網膜剝離常見的症狀為:
1.眼前經常出現小黑點浮動或光點不停地閃爍。
2.眼前視野部份喪失或完全喪失。
3.看物體時會發生變形或扭曲的現象。
視網膜長時間剝離,易造成網膜組織結疤,感光細胞萎縮現象,導致失明。視網膜剝離亦可能引發青光眼或造成眼球萎縮的現象。
如有視網膜剝離的現象,請及早到醫院治療,以免視網膜剝離時間過久造成治療復位後亦不易恢復功能的缺憾。
弱視
簡單地說,弱視是指視力不良,經過眼科詳細檢查,既找不出器官上的變化,也無法用眼鏡矯正視力。
人類的視力有一段最重要的發育期,一般為出生四、五歲之間。在視力發育的過程中,眼睛與市絕中樞需要接受適度的光線與視覺刺激,才能完整發育。當光線投射入眼睛後,經過角膜、前房水、水晶體、玻璃體等屈光作用,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,並刺激網膜神經節細胞形成神經電位,再經過視神經傳導,才至腦部視覺中樞。在這一段發育時期,如果光線進入眼球並在視網膜上聚焦的作用受到干擾,即會影響視覺刺激的不足,形成視力發育的障礙,致造成弱視。例如高度的屈光異常(高度近視、遠視或亂視),因光線進入眼球後無法在網膜上正確地聚焦,就可能造成弱視。其他如斜視、眼瞼下垂、白內障、角膜白斑…等,如果發生在此發育期,因阻礙光線進入眼球在網膜上聚焦作用,均有引起弱視之可能。
根據統計,弱視病人約佔人口的百分之二,比例相當高,故我們建議孩童於足三、四歲時就找眼科醫師做例行的視力檢查,孩童於此年紀只要稍加指導即可以簡單的視力表測驗視力。如果發現有任何的眼疾,更應立即求診,切記,早期診斷與耐心的治療是弱視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眼部外傷
在台灣,眼部外傷是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,無論是因車禍、外力衝擊等造成的鈍力挫傷,或因破碎的眼鏡、尖銳物品意外造成的穿刺傷,都可能遺留永久的視力傷害。
眼部的外傷可能導致失明的原因有:
1.角膜破裂、角膜缺損。   2.角膜水腫。   3.角膜白斑。   4.前房出血。   5.青光眼。 6.白內障。      7.玻璃體出血。    8.視網膜出血、視網膜剝離。    9.黃斑部出血。    10.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。
除了外力或鈍器造成的眼部外傷外,化學物質造成的眼部化學灼傷也是失明的原因之一。化學物質會侵蝕眼表層的構造,包括結膜、輪狀部和角膜及眼內炎、白內障、眼球萎縮等。輪狀部的幹細胞一旦受到破壞,眼表層很難重建,就導致了失明。
治療外傷要從預防做起。確實遵守工作安全規範,配戴防護目鏡以避免職業傷害。運動、出遊也要注意安全,避免危險性高的運動,以免樂極生悲。家中的鈍器如刀、剪要收放在小孩不易取得處,更不要讓小孩手持尖銳棒狀物,如竹籤遊戲。多一分防備,少一分傷害!
 
愛護你的眼睛
1.要確保眼睛健康,視力正常,終生擁有一對明亮的眼睛,找有專業資格的眼科醫生做定期檢查是十分重要的。假若眼睛受損,或出現了毛病,應立即求醫。
2.剛出生的嬰孩應即接受眼睛檢查,然後由三歲起至六歲每年檢查一次,之後亦應留意視力發展及定期檢查。
3.年過四十歲以上的人士,應每隔一至兩年檢查眼睛一次,六十五歲以上應每年檢查一次。
4.任何年齡的人士,如發現眼睛有受感染的症狀或出現毛病,應立即求診。
眼症徵狀
若發現眼睛出現以下徵狀,應立刻求診:
1. 突然喪失視力。
2. 視力模糊,即使是逐漸變得模糊。
3. 複視(看見重疊影像)。
4. 看見閃光。
5. 看見浮動物,呈點狀、類似昆蟲等浮游物體。
6. 影像突然間明顯變形。
7. 眼睛出現嚴重的紅筋。
8. 眼睛劇痛、痕癢、乾涸。
9. 感覺到眼內有異物。
10. 對光線特別敏感,或光線令眼睛感到刺痛。
11. 光線周圍有光暈。
12. 眼睛分泌物增多,特別是同時感痛楚或出現紅筋。
13. 晚間視力差。
14. 眼睛凸出,尤其是突然感到痛楚或失去視力。
15. 影像搖動不定。
以上種種的毛病都可能是患上嚴重眼疾的警號。如能及早診斷,大部分的眼疾都可受到控制。若懷疑眼睛出現問題,請立即請教醫生,切勿延誤醫治。
 
 
詳細地圖